新闻资讯

更多

党群动态

更多

杭州医学所开展学习教育大讨论

    5月27日,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以“学精神 强作风 促攻坚”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大讨论,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科研骨干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促攻坚和推动改革创新发展实效展开深入研讨。上海分院党建督导组组长成建军书记出席会议并作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高军主持。    高军书记作题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作风建设推动新建所高质量发展》的学习教育情况报告,全面介绍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学习教育要求部署的工作举措、学查改一体推进的总体情况、阶段成效等,重点围绕落实“三个弄清楚”,对继续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行了部署。    党支部书记交流汇报了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同化创新·共促发展”主题联学和支部学习教育大讨论情况,并就开门教育征求意见建议及查摆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反馈。党委班子成员就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效能、满足文献数据库信息化需求、研究生招生就业及青年思政引领等解决科研一线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关整改进展进行交流回应。与会人员围绕所级层面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重大任务攻关考核激励体系、改革“试验田”管理模式动态调整等支撑保障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的重点工作落实进行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成建军书记作指导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聚焦主题、简约务实的会风,对研究所下一步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提出了指导建议。他强调,党支部要切实把握学习教育方向任务,将合力推进研究所改革创新发展作为改进作风的着眼点,将促攻坚作为学精神、强作风的落脚点。研究所要坚持开门教育,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学习教育成效的评价意见,让职工群众群切实感受到转作风、树新风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高军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医学所将继续严格落实学习教育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研究所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有力保障。会议现场

2025-05-29

科研动态

更多

宋杰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环状单链DNA的基因调节器2.0版

合成生物学旨在构建基因工程回路,以准确预测和控制活体系统中的细胞过程。在转录调控中,转录因子作为核心调控元件,可通过与特定分子配体的结合或解离,动态调节其与目标双链 DNA 的亲和力,进而实现转录过程的激活或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中,基于RNA的调控元件如核糖调节因子、核糖开关和核酶等分子工具,能够通过RNA相互作用介导的构象变化操控mRNA翻译过程。与RNA调控元件类似,基因编码的环状单链DNA(Css DNA)遵循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原则,可通过DNA-DNA相互作用,包括DNA杂交和链置换反应,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基因表达的控制。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宋杰团队前期的研究表明,Css DNA可作为可编程的基因表达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和无细胞蛋白质表达系统中实现基因表达的抑制与重新激活。这一发现揭示了Css DNA在构建更复杂基因合成网络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其有望成为基因调控领域的新兴力量。近期,宋杰团队针对前期课题组开发的Css DNA调节器(1.0 版)阻断链设计的限制问题,成功研发出升级版的Css DNA调节器(2.0 版)。如图1,团队在阻断链交联位置引入双链桥结构,既不影响对Css DNA表达的抑制,又使触发输入链不受序列限制;同时利用ATP、APE1和RNase H等内源性分子调节双链桥结构形成,实现对哺乳动物细胞中Css DNA表达的精准基因调控,并构建了三输入三输出的基因电路,展示了基于Css DNA的内源性分子介导的多基因表达可编程调控策略,为合成生物学在基因调控领域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方法。该成果以 “Upgraded circular single-stranded DNA regulators fo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gene circuits in mammalian cells” 为标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图1. Upgraded circular single-stranded DNA regulators fo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gene circuits in mammalian cells近几年来,宋杰团队围绕Css DNA这一分子生物学新工具开展了系列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15,463和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14,6665上分别阐述了Css DNA在cell-free系统和细胞内的蛋白表达机制及调控新思路;在ACS Synthetic Biology 2024,13,1038中详细综述了Css DNA的物种起源、生物效应和前沿应用;此外,还利用新型叶酸修饰的脂质纳米颗(FA-LNPs)系统递送用于表达IL-12的Css DNA,在小鼠体内实现长效表达,并应用于4T1三阴性乳腺癌治疗(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2024,13: 2401376)。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Css DNA作为可编程基因表达载体及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强大潜力。此外,在基因编辑领域,美国产业界的公司也非常看好这个领域,并于2024年12月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 “Efficient non-viral immune cell engineering using circular single-stranded DNA-mediated genomic integration” 的研究论文,报导了一种非病毒基因组编辑催化剂(GATALYST)系统,利用Css DNA作为供体模板,实现高效精准的基因组整合。与传统的双链DNA(dsDNA)和线性单链 DNA(lssDNA)供体相比,Css DNA具有更高的同源重组修复效率、高特异性和低细胞毒性,其环状结构可抵抗核酸外切酶降解,提升了基因编辑的效率与稳定性,研究还展示了Css DNA在多种免疫细胞类型中提高敲入效率和降低细胞毒性的潜力,并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验证了其在CAR-T和NK细胞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在疾病诊断应用方面,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泰斗George M. Church于2025年3月在bioRxiv 预印本上发表题为 “Programmable Nucleic Acid Sensing in Human Cells Using Circularizable ssDNA” 的研究论文,建立了基于Css DNA的SONAR(Sensing Of Nucleic acids using ASOs and Reverse-transcriptases)平台。该平台利用可环化的单链DNA传感器,与互补DNA或逆转录后的RNA杂交后,通过内源性连接酶进行靶标依赖性连接,驱动基因编码的Css DNA表达,可检测人类细胞中的特定DNA和RNA序列,实现对疾病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在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此外,凭借其稳定结构和可设计性,Css DNA还可与现有诊断技术结合,如在核酸扩增诊断技术中作为模板或引物,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力支持。总体而言,Css DNA在合成生物学的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编辑、基因治疗和疾病诊断等关键环节,均展现出重要性与创新性,为生物医学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有力工具支持,具有巨大的研究与应用潜力。未来,对Css DNA的进一步研究需融合理学的结构与修饰、工学的底盘元件挖掘与优化、生物学的合成与改造,以及医学的内源免疫和基因治疗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有望使其发展成为医学合成生物学领域重要的分子工具。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v3396<!--!doctype-->

2025-05-22

学术报告

更多
  • 主讲人:

    周振琪

  • 时 间:

    7月23日 上午 10:00~11:00

  • 地 点:

    腾讯会议533-8816-2623

  • 主讲人:

    付向东

  • 时 间:

    5月21日 下午16:00~17:30

  • 地 点:

    腾讯会议449-979-271

  • 主讲人:

    韩冷

  • 时 间:

    5月14日 上午10:00~11:00

  • 地 点:

    腾讯会议391-8944-5718

人才招聘

更多

关于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创新研究院公开招聘的通知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创新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医学所核心使命,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整合优势资源,突破学科壁垒,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任务导向、动态协同、高效赋能、机制灵活”的新型“大兵团”作战科研组织模式。创新院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由首席科学家组建攻关组,定人员、定项目、定任务。根据创新院发展需求,现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攻关榜单与用人需求。    一、要求及待遇1.以“揭榜挂帅”形式公开招聘。揭榜人员必须服从项目安排,确保100%的时间精力用于项目攻关,不允许私自新增申请或承担与攻关任务无关的其他项目。2.首席科学家制定攻关组的任务和目标,并与攻关人员签订任务目标责任书。3.参照市场竞争力水平确定基准待遇,实行“基础工资+基本绩效”的发放方式,考核优秀者可申领专项奖励,对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的设立“特别贡献奖”,再给与额外奖励。4.拥有专项晋升通道。以“攻坚贡献率”为核心指标进行职称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分配晋升指标。5.对攻关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在学生指标、职称晋升、人才评审和项目推荐中给予倾斜。6.非事业编制人员在项目执行期内表现优秀的,申请入编时可放宽学历、年龄等要求。    二、榜单及需求采取“揭榜挂帅”形式,秉承"英雄不问出处,能者尽展其才"的原则,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等重大任务为牵引,聚焦功能核酸与组学原始创新、技术工程转化及临床应用突破,构建“技术研发–工程优化–临床验证”闭环。首期面向三大攻关方向,分别招聘领军人才1–2名,核心研发团队成员3–5名。方向一:前沿技术创新1. 攻关目标:功能核酸智造与多维组学技术原始创新2. 核心任务:(1) 开发2-3种全新功能核酸智能筛选新方法,突破传统筛选效率瓶颈,构建覆盖多种肿瘤标志物的高特异性适体探针库;(2) 研发2-3种单细胞/空间组学新技术,打造肿瘤等重大疾病全景分子图谱构建平台,提升检测灵敏度与多靶标检测维度。3. 协同关联:为技术工程化组提供适体探针库与组学原型技术,联合临床应用组验证胰腺癌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标志物的筛选效能。4. 人才需求:具备功能核酸筛选、核酸化学生物学等研发经验,掌握CRISPR基因编辑、AI赋能的核酸设计、核酸构效关系解析技术;掌握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空间蛋白组等高分辨技术全开发流程与大数据分析经验;具有核酸适体筛选和10x Genomics、CODEX等平台深度开发经验者优先。方向二:技术工程转化1. 攻关目标:实现技术转化闭环与国产化装备落地2. 核心任务:(1) 搭建AI赋能的核酸设计-筛选-分析一体化平台,开发全自动智能筛选装备,建立构效关系数据库。(2) 整合方向一技术成果,开发国产化高分辨组学技术体系,突破检测极限,构建多组学联合分析框架。3. 协同关联:为临床应用组提供标准化技术平台与试剂、算法模块与检测装备,联合方向一优化探针性能。4. 人才需求:具有技术工程化与转化落地经验,熟练掌握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框架,具有开发生物大数据专用算法的成功经验;有国产化技术转化经验者优先方向三:临床应用突破1. 攻关目标:推动肿瘤等重大疾病标志物与试剂盒临床转化2. 核心任务:(1) 基于方向1探针库与方向2多组学数据,鉴定2-3个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阐释胰腺癌早期发生机理,开发高灵敏度诊断试剂盒,完成临床前验证并启动三类医疗器械申报。(2) 整合多组学技术(单细胞/空间转录组+蛋白组等),构建乳腺癌智能分型系统,解析乳腺癌演进与耐药机理,鉴定乳腺癌治疗新靶点,开发伴随诊断试剂与治疗新策略,推动技术进入医院示范应用。3. 协同关联:反向牵引技术迭代(如标志物验证需求驱动探针库优化),联合工程化组开发嵌入式诊疗决策模块。4. 人才需求:具备肿瘤生物学与医学研究背景,具有产品开发经验,熟练掌握体外诊断试剂开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有肿瘤标志物研究与临床资源整合能力。榜单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等重大任务为牵引,要求各方向形成“技术研发-工程优化-临床验证”闭环,重点支持胰腺癌早诊标志物与试剂盒、乳腺癌分型新方法与临床转化、智能筛选装备等标志性成果产出。三、揭榜方式(一)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认同创新院建院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符合榜单需求,可以全身心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各类人才。(二)请有意向揭榜入组的人员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并简要提供相关材料,以附件形式上传。(三)已报名医学所科研岗位和科研支撑岗位的,若有意向揭榜入组的人员,请按上述要求再次报名。(四)如有疑问请咨询科技管理处:程林  chenglin@him.cas.cn    人事人才教育处:徐海燕  xuhaiyan@him.cas.cn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创新研究院          2025年4月22日

2025-04-22

论坛视频回放

更多

传媒扫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