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发布日期:2020-07-01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研究所,也是浙江省引进的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研究机构。研究所现已有谭蔚泓、马大为等多名院士,赖仞、方晓红、宋杰、李娟等一批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加盟并组建研究团队。

2020年,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将与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联合招收博士生约10名。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高水平的导师团队、高起点的科研与实验平台、面向国际前沿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定位,将为“精英式”复合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热忱欢迎生物、医学、化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我们的单位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5月8日,现已引进院士团队4个,杰青、优青及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以及一批国内外优秀的人才队伍,瞄准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的源头创新,围绕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等发展趋势,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科全国排名第7)丰富的临床资源,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开展合作,共同共同培养生命健康科技领域顶尖人才。

研究所坐落于杭州钱塘新区医药港,是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域,已聚集各类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近千家,正着力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研究所现已与企业合作的核酸诊断试剂成果获得国家新冠肺炎重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成功获批上市。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将充分利用国字号平台优势,5年内建成拥有千名科研人员规模的国家级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机构,在重大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药物试剂设备研发、转化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成为我国具有独特临床资源、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创新平台,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中发挥重要引领支撑作用。

研究所建设规划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共同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的基本建设、人才引进、科技攻关、对外合作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一期项目

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设备总投入经费3亿元,预计2020年7月可投入使用,基本建成材料分析测试、细胞表征等专业科研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现临床资源、样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

二期规划

用地80亩,建筑面积15-20万平方米,将建成生物样本中心、肿瘤大数据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公共平台和区域共享中心,满足千人以上的入驻要求和未来发展空间。

三期规划

用地600亩,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在肿瘤和基础医学研发领域的高端科研临床平台,并配套建设附属钱塘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和肿瘤精准治疗中心,计划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医疗、教学、科研全链条发展。

我们的师资力量

谭蔚泓/院士 

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纳米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美国化学会J. Am. Chem. Soc.杂志副主编,ACS Nano、Chem Sci、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副主编或编委。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生化分析和分子医学的教育和研究,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核酸适体活细胞筛选的新概念,研制了特异性识别恶性肿瘤等病变细胞的分子探针和靶向药物,建立了多种基于功能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治疗新方法与新技术,为诊断医学提供了新策略,新工具和新材料。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H指数140。2014-2019连续六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名单。获2019年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成就奖、2019年Ralph N. Adams生物分析化学成就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美国化学会“光谱化学分析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20多项国内外奖励。


马大为/院士          

马大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及构效关系、有机合成方法学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等研究。在合成方法学和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创制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贡献,尤其在铜催化的碳-杂原子键偶联反应和抗癌药物创制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所提出的“马氏胺化反应” 等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他引13000余次。获2016年N. C. Yang Lecturer Award、2018年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学者奖、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多项国内外奖励。


方晓红/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化学会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解放军总后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中国分析测试学会青年工作奖、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发展高灵敏度的生物医学分析新方法、单分子水平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力和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表征、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活细胞单分子研究等。方晓红老师已在PNAS,JACS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25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并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 副主编和Int. J. Nanomed.、ChemPhysChem、Sci. China-Chem.、Chin. Anal. Chem.、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等SCI国际期刊编委。

赖仞/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排名第一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一等奖(两项)。研究方向: 1、人类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如疼痛、血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等);2、生物生存策略及环境适应机制、探索有毒动物捕食和防御策略,揭示生物环境适应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并基于天然活性物质进行新药研发。到目前以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如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Science Advances、Proc Natl Acad Sci、National Science Review、PLoS Biology、Mol Cell Proteomics、Hypertension、E-biomedicine、J Med Chem、FASEB J、Allergy、Free RadicBiol Med、JBC等;申请发明专利70多项、牵头获得国家1.1类新药临床批文二项。


宋杰/研究员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申请人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 Protoc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J. Am. Chem. Soc, Angewandte Chemie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合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hemistry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Natrue, Science, Chem. Soc. Rev.Chem. Soc. Rev.等期刊引用近1500余次。宋杰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DNA结构设计与通信,基因检测与药物递送,以及智能诊疗仪器的开发与应用。


李娟/研究员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化分析和生物成像的研究工作,通过构建生物相容性好的功能生物探针,发展活细胞高灵敏、高特异性成像方法和膜蛋白功能调控策略,期望为化学、生命、医学等学科提供先进的研究工具。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Rev.等。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一项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2016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B类),2017年入选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青年执行编委。

生活环境与住宿条件

位于钱塘新区的杭州医药港以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为目标,构建研究院和企业云集的全链式的研发生态圈。并相继与帝国理工、牛津大学、斯坦福等5所全球100强高校共建产业转化中心,可高效便捷地与研究同行开展交流合作,掌握研究及业界最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院内配置研究生公寓,按照博士生单人间、硕士生双人间的标准提供,并拥有餐厅、室内体育馆及健身房等舒适的生活配套,能实现学习生活的无缝衔接,交通出行便利。

招生安排与相关政策

1、报名方式:

请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应包含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及代表性论文、2人以上推荐信等)

打包统一发送至邮箱zs_ibmc@163.com(李老师),邮件主题请标明“博士申请+姓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下旬(详见后续通知)。

2、学籍与学位:

学生学籍由代招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管理,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要求并通过学位答辩者,授予相应高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3、培养方式:

在依托高校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后,由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导师指导并进所开展科研工作。

4、奖助学金:

除享受录取高校规定的奖助学金外,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将为特别优秀学生提供额外的奖助学金支持。

5、面试:

经资格审查和材料遴选,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被邀请参加面试。面试时间、地点等另行通知。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8812 2266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2020年5月18日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2020-07-01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研究所,也是浙江省引进的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研究机构。研究所现已有谭蔚泓、马大为等多名院士,赖仞、方晓红、宋杰、李娟等一批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加盟并组建研究团队。

    2020年,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将与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联合招收博士生约10名。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高水平的导师团队、高起点的科研与实验平台、面向国际前沿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定位,将为“精英式”复合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热忱欢迎生物、医学、化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我们的单位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5月8日,现已引进院士团队4个,杰青、优青及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以及一批国内外优秀的人才队伍,瞄准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的源头创新,围绕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等发展趋势,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科全国排名第7)丰富的临床资源,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开展合作,共同共同培养生命健康科技领域顶尖人才。

    研究所坐落于杭州钱塘新区医药港,是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域,已聚集各类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近千家,正着力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研究所现已与企业合作的核酸诊断试剂成果获得国家新冠肺炎重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成功获批上市。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将充分利用国字号平台优势,5年内建成拥有千名科研人员规模的国家级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机构,在重大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药物试剂设备研发、转化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成为我国具有独特临床资源、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创新平台,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中发挥重要引领支撑作用。

    研究所建设规划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共同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的基本建设、人才引进、科技攻关、对外合作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一期项目

    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设备总投入经费3亿元,预计2020年7月可投入使用,基本建成材料分析测试、细胞表征等专业科研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现临床资源、样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

    二期规划

    用地80亩,建筑面积15-20万平方米,将建成生物样本中心、肿瘤大数据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公共平台和区域共享中心,满足千人以上的入驻要求和未来发展空间。

    三期规划

    用地600亩,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在肿瘤和基础医学研发领域的高端科研临床平台,并配套建设附属钱塘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和肿瘤精准治疗中心,计划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医疗、教学、科研全链条发展。

    我们的师资力量

    谭蔚泓/院士 

    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纳米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美国化学会J. Am. Chem. Soc.杂志副主编,ACS Nano、Chem Sci、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副主编或编委。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生化分析和分子医学的教育和研究,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核酸适体活细胞筛选的新概念,研制了特异性识别恶性肿瘤等病变细胞的分子探针和靶向药物,建立了多种基于功能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治疗新方法与新技术,为诊断医学提供了新策略,新工具和新材料。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H指数140。2014-2019连续六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名单。获2019年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成就奖、2019年Ralph N. Adams生物分析化学成就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美国化学会“光谱化学分析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20多项国内外奖励。


    马大为/院士          

    马大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及构效关系、有机合成方法学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等研究。在合成方法学和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创制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贡献,尤其在铜催化的碳-杂原子键偶联反应和抗癌药物创制方面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所提出的“马氏胺化反应” 等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他引13000余次。获2016年N. C. Yang Lecturer Award、2018年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学者奖、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多项国内外奖励。


    方晓红/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化学会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解放军总后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中国分析测试学会青年工作奖、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发展高灵敏度的生物医学分析新方法、单分子水平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力和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表征、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活细胞单分子研究等。方晓红老师已在PNAS,JACS等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25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并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 副主编和Int. J. Nanomed.、ChemPhysChem、Sci. China-Chem.、Chin. Anal. Chem.、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等SCI国际期刊编委。

    赖仞/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排名第一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一等奖(两项)。研究方向: 1、人类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如疼痛、血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等);2、生物生存策略及环境适应机制、探索有毒动物捕食和防御策略,揭示生物环境适应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并基于天然活性物质进行新药研发。到目前以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如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Science Advances、Proc Natl Acad Sci、National Science Review、PLoS Biology、Mol Cell Proteomics、Hypertension、E-biomedicine、J Med Chem、FASEB J、Allergy、Free RadicBiol Med、JBC等;申请发明专利70多项、牵头获得国家1.1类新药临床批文二项。


    宋杰/研究员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申请人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 Protoc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J. Am. Chem. Soc, Angewandte Chemie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合作者身份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hemistry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Natrue, Science, Chem. Soc. Rev.Chem. Soc. Rev.等期刊引用近1500余次。宋杰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DNA结构设计与通信,基因检测与药物递送,以及智能诊疗仪器的开发与应用。


    李娟/研究员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化分析和生物成像的研究工作,通过构建生物相容性好的功能生物探针,发展活细胞高灵敏、高特异性成像方法和膜蛋白功能调控策略,期望为化学、生命、医学等学科提供先进的研究工具。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Rev.等。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一项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2016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B类),2017年入选福建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青年执行编委。

    生活环境与住宿条件

    位于钱塘新区的杭州医药港以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高地为目标,构建研究院和企业云集的全链式的研发生态圈。并相继与帝国理工、牛津大学、斯坦福等5所全球100强高校共建产业转化中心,可高效便捷地与研究同行开展交流合作,掌握研究及业界最新动态。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院内配置研究生公寓,按照博士生单人间、硕士生双人间的标准提供,并拥有餐厅、室内体育馆及健身房等舒适的生活配套,能实现学习生活的无缝衔接,交通出行便利。

    招生安排与相关政策

    1、报名方式:

    请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应包含个人简历、学术成绩及代表性论文、2人以上推荐信等)

    打包统一发送至邮箱zs_ibmc@163.com(李老师),邮件主题请标明“博士申请+姓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下旬(详见后续通知)。

    2、学籍与学位:

    学生学籍由代招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管理,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要求并通过学位答辩者,授予相应高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3、培养方式:

    在依托高校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后,由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导师指导并进所开展科研工作。

    4、奖助学金:

    除享受录取高校规定的奖助学金外,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将为特别优秀学生提供额外的奖助学金支持。

    5、面试:

    经资格审查和材料遴选,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被邀请参加面试。面试时间、地点等另行通知。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8812 2266





    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2020年5月18日





    附件下载: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