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科院医学所“有组织的攻关式研发第六场讨论会-分子诊断专场”在8号楼会议室拉开帷幕。会场上来自医学所的科研骨干、学生们,来自国科大肿瘤医院的病理、检验等领域的临床专家们,还有来自杭州医学院等兄弟单位的线上线下的科学家们,济济一堂,气氛热烈。中科院医学所所长、国科大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院士,省卫健委科教处朱炜副处长(主持工作)参加了研讨会。
《诗经 · 邶风 ·日月》篇云:“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日月每天都照耀着我们的土地),是古人在2500年前对光的认识。到了二十一世纪,光学和遗传学的结合,实现了对生物体特定细胞的精确调控,从而导致了光遗传学 (Optogenetics) 的诞生。光的超高时空分辨率及低毒性等特点,使得光遗传学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正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光遗...
本课题组由赖仞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创新争先奖、谈家祯生命科学奖等多项奖励)牵头,主要利用天然活性多肽(如动物毒液来源的毒素多肽)和人工设计多肽为工具,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疼痛、感染与免疫、肿瘤等人类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及药物新靶点发掘,并在此基础上从事新药研发,建立了库容最大的天然活性多肽分子资源库,目前已在国际国内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00项,在国家重...
近年来,痕量/单细胞/时空基因组学技术发展已有重大突破。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特别是在单细胞层面,蛋白质的表达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的高度复杂性带来了全面诠释的高难度和多方面的挑战。中心拟建立世界一流的基于质谱的痕量、单细胞和空间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力争回答生命科学的一些重大问题。
符婷博士于2020年8月加入中科院医学所,担任公共仪器平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生物传感、核酸适体的筛选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发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Nano-Micro Letters、Theranostics、J. Am. Chem. Soc.、Anal. Chem等刊物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并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202...
宋金召老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自2013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前,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助理教授,作为PI和co-PI成功获得了NIH K01和NIH R21两项科研项目的资助和一项创业孵化基金的资助,总金额~130万美元,并获NIH“科学家发展奖”、美国临床化学会“精准医疗青年科学家奖”。近期加入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获得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